查看原文
其他

100万年薪只是起步价!跨境AI人才遭疯抢后最终去了哪儿?

2017-12-10 CSDN

点击上方“CSDN”,选择“置顶公众号”

关键时刻,第一时间送达!

作者 | 张明明,鸽子

出品 | AI 科技大本营

本文为《跨境AI人才潮》的第二篇特稿。想要详细了解AI人才话题,请参看:《AI人才缺失催生跨境猎头,人才年薪高达300万,猎头直赚100万》。


“不好意思,最近团队还属于磨合期,每次开会的时间都比较长,让你等久了。”

身体略胖的林华一边擦着头上的汗,一边有些抱歉地说道。

采访比预计晚了一个半小时。透过林华办公室的大玻璃,短短的一小时,已经有三波人进出。每一次的讨论都很激烈,林华用夸张的手势配合着展示着自己的想法。

林华刚刚加盟一家C轮的公司担任技术副总,他的任务是用AI来升级公司的整体效率。

此前,林华在美国湾区的一家巨头科技公司担任技术总监一职,在猎头长达半年的“软磨硬泡”和自己审慎的考虑后,他辞掉了美国的工作,举家回到北京,开始了新的技术生涯。

“说白了,华人在硅谷的瓶颈还是很明显的,我要是继续待在那儿,可能一辈子也就是到顶了。”林华说到,“现在我可以带更大的团队,去做更有挑战性的事了。公司给的期权和薪水也很高。虽然在工作方式上,也还有些不适应的地方,总体的状态很不错。北京的空气没有想象那么差嘛,哈哈”

一、AI人才回流成为大趋势

不仅林华,越来越多资深技术人士,也都有了动一动的想法。

据 LinkedIn 发布《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》显示,在中国,有超过35%的从业者拥有海外留学背景,且每年保持增长。AI海外精英回流成为一个大趋势。

这些资深AI人才愿意回国,一方面是看中国内经济活跃、政府政策及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等来自大环境的利好,另一方面,国内公司无论是在高薪,较高的职位、地位,还是可供其发挥的数据资源上,都能满足AI人才的需求。

海外人才愿意回国,尤其是现在风口浪尖上的AI人才,他们的加盟,将极大提升公司的战斗力。

  • 第一,这些人有着自身先天的优势:拥有国际视野、基础扎实;

  • 第二,由于前期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学习环境,平均来说,他们在对新产品的理解程度和速度上都要高于本地人才;

  • 第三,之前在海外,尤其是美国硅谷的工作,使得他们接触到了全球最领先的设备和理念,这些理念将给公司注入更多的创新和灵感。

在这些中国公司中,有三类公司对AI人才尤为偏爱。

  • 第一类:不缺钱的大公司。这类公司愿意花大价钱,请最牛的人才加盟。

  • 第二类:二线技术公司。从 44 34217 44 15276 0 0 1982 0 0:00:17 0:00:07 0:00:10 2987 44 34217 44 15276 0 0 1754 0 0:00:19 0:00:08 0:00:11 3648 44 34217 44 15276 0 0 1569 0 0:00:21 0:00:09 0:00:12 3099 44 34217 44 15276 0 0 1422 0 0:00:24 0:00:10 0:00:14 3054 44 34217 44 15276 0 0 1301 0 0:00:26 0:00:11 0:00:15 3162 44 34217 44 15276 0 0 1198 0 0:00:28 0:00:12 0:00:16 0术引进的角度来看,二线公司的需求更加旺盛。据领英《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》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国内AI领域的人才仅有5万人。此时的人才缺口是500万,现有的大部分AI人才都在BAT这一类公司中,二线公司想要抢人,从国外华人中下手来得更直接。

  • 第三类:公司创始人具有海外背景。对于这部分领导来说,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海归情节,也更愿意招聘海外归国人才。一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有类似的留学经历,沟通起来较为顺畅;二是他们认为这部分人,编码风格倾向于简洁化,比较严谨。

那么,这些有意愿想要回国的资深AI人才,到底会看上什么样的公司呢?

二、华人归国考虑的四大标准

一直做跨境AI人才猎头的Lily,罗列了海外资深人才会看重的四个方面:发展空间、基本待遇、企业文化、以及产品和市场需求。

第一点:发展空间

归国华人对于发展空间,往往比较看重。

海外资深AI人才在升职到一定的岗位后,会遭遇瓶颈期,难以突破“玻璃天花板”。

“像华人,一般做到谷歌的T6级别,或者微软的65级等,再想往上升就很难了。”林华说到。

若归国后,能够成为创业公司合伙人,拿到期权和原始股等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此外,这些AI人才所加盟的公司,如果正好赶上需要解决某一个关键性的问题,这对于AI人才来说,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,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好机会。

第二点:基本待遇

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,AI人才都非常抢手。在海外,比如谷歌的T6,整个Package下来,一年的收入税前大致在50万美金左右,约合300万。

所以,当他们回国时,对于公司可以给到的薪资,要求也会比较高。

“在美国拿20万美金年薪的那都是白菜价,好歹回国你给人不能少于100万吧,这已经是很低的了。”跨境猎头Jack说到。

不过,由于国内生活水平较低,一般会在薪资上打一个折扣,但是会增加股权和期权,但总体差别不大。

“遇到当两家竞争对手公司都在找一个关键的AI人才时,他们给出的薪水会直接翻倍或者三倍。”Lily说到,“企业抢人啊,没办法。有的时候光签约费就能给到一百万,你只要到我这来,我一次性给你一百万,企业抢人给签约费这种情况也是有的”。

第三点:企业文化

此外,海外华人在选择公司时,会比较关注国内企业是不是人性化,对个人有没有充分的尊重,因为在美国硅谷,上下级之间分界线不是那么明显,所以在适应了这种环境后,这些归国AI人才也希望公司环境较为开放,企业文化较为多元。

因此,他们会格外关注公司的背景、创始人背景、创始人团队、管理团队等等。

第四点:产品和市场需求

公司的产品也是人才们会重点挑剔的方面。

他们会挑选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发展,了解公司的产品以及对应的市场,但很多时候,这些人才并不一定会选择中国最火的公司。

据Lily介绍,她在海外挖人时,对于国内火的一塌糊涂的摩拜、ofo单车,很多海外AI人才就特别不看好,因为看不懂他们的盈利模式。

三、大咖加盟最看重的是一手数据来源

如果将归国AI人才的需求更细化,分为从业10年以上的资深大咖,和从业十年以下的技术小咖,他们在选择中,也会略有不同。

第一类人才:资深大咖

对于海外资深AI大咖来说,他们最看重的一点是这家企业原始数据的积累情况,包括数据从哪里来?覆盖的范围是否全面?数据是否是原始数据等等几个方面。

对于做算法的科学家尤其如此,让他们加盟的原因很简单,首先一点是数据的来源,数据是原始数据,覆盖范围足够宽广、全面,他们做起算法模型才能够更加精准。如果是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,但只要数据不是一手的来源,覆盖范围不够全面,他们也不会去的。

“我来到这个公司,也是看中了公司的数据,这样我用高质量的数据,做出最好的模型。”林华说到,“数据应该是我们这样的AI算法工程师最最最重要的资源了。”

这是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

资深大咖第二点看重的是融资规模。企业融资越是后期,他们的跳槽才越是安全和稳妥。海外资深大咖们都会选择融资C轮后的公司,风险较小,上市的机会更高。如果不是这类公司,则会更愿意考虑BAT类一线互联网公司。

第二类人才:技术小咖

而对于从业经验在10年以下的小咖,其中包括研究生毕业两三年,甚至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,他们看重的是平台的大小。

这个平台的大小并不是指企业的规模,而是指是否有大咖在企业中。他们希望能够和大咖们学习,让大咖们带领他们来做项目。

另一名跨境AI猎头Howard详细说到,在挖人的过程中,如果企业技术团队只有30-40人,或是技术团队占比小于50%,小咖们一般是不会去这样的公司。他们非常清楚,在AI领域刚刚火起来,尽管他们所学专业对口,但是技术理论还不够扎实,还需要继续学习。

另外,这些技术小咖也喜欢有更多带团队的机会。

对于海外初级AI人才来说,想要带团队,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,高手云集中,容易被埋没。他们更希望通过归国更换工作,可以开始带团队,成为管理者。

四、学术界人才并不受大多数企业欢迎

多名跨境猎头告诉我们,伴随AI人才缺口,炒得最热的学术界人才,实际上并不受大多数企业欢迎。

首先第一点,学术界人才转行产业并非马上能够上手一些工作。因此,有很多招聘信息中也会明确写明,必须具有实际真实大规模数据的处理经验,在科研院所模拟的实践经验便不能算作是真实的工作经验。

招聘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到岗之后马上就能上手干活,不愿意再给时间去消耗适应。

学术界人才,并不受到大多数企业欢迎。仅有少数的大企业才会在公司中成立研究院用于AI研究。例如,要求60%的时间用来开发某种产品;40%的时间要用于对前沿技术、前瞻性的研究、跟踪和研究国际顶级的学术会议等。

从各占60%和40%的分配精力来看,大的公司除了要求这个人能够干活外,还要求必须得要花一定的精力在前沿技术跟踪和研究上,小的公司并不会有这40%的要求,这也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一个区别。

就目前来说,人工智能意味着最前沿的技术,而我们国内缺乏这种引领科学潮流的顶尖技术人才。

在没有顶尖技术人才的情况下,各家想要自己公司产品做到世界领先,最快的办法是模仿、复制、改良世界最领先和顶尖的人,这就需要一些人去紧盯国际顶级的学术会议。

也正因此,大公司需要一个学术带头人,他们也会用40%的精力来关注这件事情。

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,林华告诉AI科技大本营,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也都准备回国了,而其中一位,就是以学术带头人的职位去到一家大公司。

“中国的这波机会很好的”。林华说到。

就在与林华交流的一个小时内,门外又站了四五个人,等着与林华碰项目的具体方向。

“对不起,还有两个项目组需要碰一下,今天的采访可以先到这里吗?”林华喝了一口水,他的嘴唇很干,看来,要适应北京的气候,还需要些日子。

————— END —————


不到 1000 元,你的所有隐私竟然都能随便查!!!


6岁会编程,14岁就被麻省理工录取,神童谎言是如何诞生的?

牵手高通的百度是要拿科大讯飞开刀了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